——昌吉州葡萄酒产业发展系列报道之五
昌吉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茜)北纬44度,是一条美酒生命线,世界各地众多优质葡萄园分布在这条生命线上。
昌吉州地处天山北麓,坐拥北纬44度葡萄酒黄金产区。全州39家酒庄酒企沿线分布,一企一特色、风格不一;好酒佳酿、盛名在外。一瓶葡萄酒,融合了一二三产业。从葡萄种植到葡萄酒加工和销售,再到酒庄观光旅游,极大地带动了多个环节配套产业发展。
昌吉州充分发挥葡萄酒产业在生态观光游、休闲度假游、高端体验游中的独特优势,着力做好“文旅+葡萄酒”融合文章,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为旅游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创新加持 构建产业新格局
葡萄酒生产素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艺”的说法,昌吉州的气候、光热和水土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合酿酒葡萄生长,使得酿酒葡萄果粒含糖量高、酸度适中、色泽好。“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理念亦被酒企酒庄广泛认可。
早在2018年,昌吉州就成立了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联盟,采用“产区+企业+农户”的模式,开展技术指导,提升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标准化水平;同时,建立酿酒葡萄技术研究中心,改进酿造工艺,提升成品酒品质。
作为天山北麓产区核心企业,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一直以来致力于提升产区葡萄酒品质,打响产区品牌。“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我们现在推广的这种厂字形树型,能够更好地落实标准化技术措施,保证原料品质的一致性,大幅提升酿造质量,对于种植户来说,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亩效益。”该公司总经理陈新军说,公司还在玛纳斯、阜康、石河子等地设有生产厂,引进国外先进的葡萄酒酿造设备,年产量达5万吨。
目前,玛纳斯县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占全州份额的七成左右,有葡萄酒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
呼图壁县西域兴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3月成立,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方式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集生态文化旅游、观光、采摘、保鲜、品种选育、有机葡萄酒酿造等于一体的葡萄休闲体验园,在产品结构和品种类型上形成有效互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昌吉州组织新疆西域烈焰酒业销售有限公司、玛纳斯香海国际酒庄有限公司、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3家企业,与全疆百余家企业代表组团参展。展会期间,昌吉州代表团与客商共达成合作意向27个,协议金额达2000余万元。
“此次消博会上,我们带来的新产品西域烈焰40度XO白兰地酒受到消费者喜爱,希望通过会展平台将我们的产品推广出去,建立起与国内更多企业间的合作。”新疆西域烈焰酒业销售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杨红军说。
产教融合 葡萄园里新课堂
5月6日,在呼图壁县唐墩果园葡萄种植基地,工人们忙着将齐藤后的葡萄枝上架,为葡萄抹芽、定枝、定穗,确保优质稳产。
“抹芽的要领——留强不留弱。怎么分辨,你看这两个芽,是不是这个要稍微细一些,那就把这个细的芽抹掉。没法判断的时候,就用最简单的方法,留粗不留细,粗枝就是强枝,细枝就是弱枝。”唐墩果园技术员石艳忙着给新来的工人讲解抹芽知识。
经过4年的学习与培训,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村民石艳不仅掌握了葡萄种植技术,还学习了葡萄科学化管理方法,成为唐墩果园技术主管。
6月25日,玛纳斯葡萄酒小产区品评师官方认证课程开讲,首批学员是来自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的广大乘务员。活动旨在培育一批优秀的新疆葡萄酒小产区“代言人”,提高小产区葡萄酒的知名度。
去年,玛纳斯县与新疆农业大学签订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此外,玛纳斯县与新疆农业大学、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推进中信国安—新疆农业大学葡萄酒产业学院建设,订单式培养葡萄酒产业人才。
“这几年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迅速,但葡萄酒产业市场营销、开发、研究等人才短缺。学院建成后,我们将联合高职院校共同培养技能型和研究型人才。”新疆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学院副院长杨兴元介绍。
今年初,中信国安—新疆农业大学葡萄酒产业学院已报教育部审批,成立后将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全能型人才的培养,从葡萄种苗的研究、田间管理、工业加工、市场营销、葡萄酒文化等方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缓解人才短缺问题。
多项驱动 迈向中高端核心产区
8月的天山脚下,翠绿的葡萄长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弥漫着馥郁的酒香。假以时日,这里将会成为闻名遐迩的“葡萄酒之都”,迈向中高端核心产区。
位于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的千亩有机葡萄园内,工人们正在忙碌着。印象戈壁葡萄酒庄负责人富强介绍,2020年,酒庄生产、加工、销售各类葡萄酒60吨,实现产值700多万元。今年葡萄品质达到历年最好水平,预计今年销售额会翻倍。“企业对产业发展信心十足,今年新建葡萄酒品鉴中心,继续发挥以葡萄酒文化为核心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作用。”富强说。
葡萄酒产业的底气,除了自然禀赋的优渥、行业的匠心,还与产业土壤息息相关。
自治区和昌吉州分别出台葡萄酒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把天山北麓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葡萄原酒供应基地和中高档葡萄酒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昌吉州按照规划引领、培育品牌、提升品质、延伸链条、融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产区优势、生态优势、品质优势,以葡萄酒产业为依托,推进“葡萄酒+”新模式,有效放大了葡萄酒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如今,行走在天山北麓百余公里葡萄酒产业带,只见一串串酿酒葡萄舒展着枝叶,拥抱收获的季节;一座座酒庄活力绽放,描绘出绿色的生态画卷;一项项政策加持,构建出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