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网 - 葡萄酒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厂商动态 | 国际资讯 | 国内资讯 | 科技资讯 | 品酒文化 | 葡萄酒旅游 | 行业资讯 | 最新动态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政策法规 > 不喝葡萄酒当不好总统,马克龙自夸:海量
B.biz | 商业搜索

不喝葡萄酒当不好总统,马克龙自夸:海量

信息来源:poouoo.com   时间: 2024-03-17  浏览次数:1

  连总统都“贪杯”的法国人,竟然开始反思酒桌陋习了。

  前不久,“费加罗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不饮酒者如何抵御酒精的社会压力》,严肃地批评了法国人的“酒精社交”。

  

  “感情深,一口闷”、“我干了,你随意”、“不醉不罢休”......这种道德绑架似的“劝酒”,可不只是中国酒桌的标配。要知道,人家法国也是酒的狂热爱好者。

  饭前喝开胃酒、正餐喝葡萄酒、饭后喝消食酒、庆祝活动喝香槟,法国人的一天,除了吃饭就是喝酒,恨不得泡在酒窖里。这已经成了“法式生活”的标签,也是浪漫、小资、有情调的象征。受酒文化的深远影响,在法国,不喝酒的人往往会被“道德绑架”。

  如果告诉别人你不喝酒,气氛会瞬间降到冰点。所有人都会冲过来追问原因,不拿出来一个合理的解释,他们绝不退缩,非得让你干了这杯不可。

  

  毕竟这82年的拉菲都拿出来了,不喝是不是不我给面子?大家都干了,你还在这里扭扭捏捏的,难道是和在场的朋友们感情不深?酒后容易失态,拒绝喝酒会不会是因为有啥不可告人的秘密?

  如果你说自己不喜欢喝酒,那完了,大家会同情地看着你,好像你有病一样。随后,你就会被“踢出群聊”或“拉入聚会黑名单”。

  一位法国社会心理学博士也指出过,通常情况下,拒绝喝酒就意味着没遵守“社交规范”,属于不正常行为。在团体中,这种人很容易受到嘲笑、羞辱甚至是孤立和排斥。

  

  “身体不好”这个理由,在酒场也不顶用。媒体广告会告诉你,法国曾有一位名叫珍妮·卡尔曼特的老太太,酷爱喝红酒,足足活到了122岁,还打破了吉尼斯的长寿纪录!既然你“有病”,不如多干几杯,提升一下自身的免疫力?

  再说了,法国的葡萄酒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就拎着葡萄,来到了这块六边形土地上。公元6世纪时,教会接管了大部分葡萄园,宗教活动和贵族富豪对葡萄酒的大量需求,加快了该产业的快速崛起,一直发展到现在。

  可以说,法国人的祖祖辈辈都有饮酒的习惯。生活在一个拥有两千多年酿酒历史的国家,你不喝酒,多丢人啊!

  

  更何况,法国还是葡萄酒大国。君权打败神权后,王公贵族和资本家开始瓜分土地,葡萄酒也借此机会开始规模化、产业化。1855年,拿破仑三世提出了著名的“1855分级”。说白了,就是给不同的酿酒厂、葡萄园分个优劣。

  19世纪后期,法国引进了美洲葡萄藤做砧木,大大增加了葡萄的产量。20世纪30年代,葡萄酒的酿造标准出台,又提高了葡萄酒的品质。紧接着,产区协会、行业分工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让法国成为了世界葡萄酒出口大国,且出口额稳步上升。

  法国葡萄酒和烈酒出口商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法国酒类出口的销售额大涨了28%,获利155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中国进口的法国酒类也增加了56%,不少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

  

  这不,酒场劝酒的理由又多一个:作为一个葡萄酒大国的国民,有啥理由拒绝喝酒呢?要是他们自己都不喝,那还怎么出口到国外啊?

  如果要出限酒令,法国的历届总统可能就第一个不愿意。戴高乐、德斯坦、密特朗以及希拉克都是“酒鬼”,《世界报》甚至专门做了个研究,分析他们的口味。上任总统奥朗德则称自己喜欢所有类型的葡萄酒,还拥有一个珍藏各类酒的酒窖。

  至于谁的酒量大嘛,马克龙一定排得上名字。他曾多次表达对葡萄酒的喜爱,直言自己午餐晚餐都必喝葡萄酒,并认为这玩意儿能让人变年轻。好家伙,要是唐僧知道这事儿,估计都后悔取经的时候没多带点葡萄酒贿赂妖怪了。

  

  在任期内,他从来没有限制过酒类广告,各大酿酒公司如鱼得水,发布各种宣传广告,赚得盆体钵满。咱就是说,难不成为葡萄酒“代言”是法国总统的传统?代言费啥的先不说,法国的葡萄酒产业肯定是吃香了,销量每年递增,为法国创造了不少收益。

  马克龙都整天端着酒杯了,你说咱还有啥理由不喝酒?别着急,先别干了这杯,面子啥的往后放放,来看一组数据。据医学杂志《柳叶刀》统计,在全球的死亡案例中,每年因喝酒死亡的人数高达280万,占比12.2,也是第七大致死和致残因素。

  光是这段时间,中国就有不少和饮酒致死有关的新闻。1月19日,一位白酒销售员,被9个朋友疯狂劝酒,死在了酒局上,讽刺感满满;2月13日,一名醉酒女子被朋友送到酒店,第二天死在了客房。

  法国也跑不掉,2021年马克龙身边的一名女军官,遭到了醉酒同事的性侵,爱丽舍宫陷入了“酒后强奸门”争议。法国的饮酒致死率更是位于欧盟25个国家之首,平均每年有超过4万人因此丢掉性命。

  

  这么多血淋淋的例子摆在前面,再爱面子,也得往后退两步,为自己的身体着想一下了。“盲目劝酒”哪里是文化,而是陋习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饮酒的危害,法国的酒品销量持续下降。为了鼓励人们在圣诞节、新年期间“畅饮后”降低饮酒量,恢复健康生活,欧洲还兴起了“一月无酒月”活动,有的地区还将活动期限延长至一年。

  拒绝喝酒的理由终于有了:不好意思,我正在参加“无酒月”活动,这杯酒,我不干。

  但控制饮酒量的代价很快就出现了,法国酒类的国内市场紧缩,1961年,15以上的群体人均饮酒26升,到了2020年,数据已经降为了10.4升。

  

  不过别担心,资本家赚的钱少了,一定能找到别的出路。许多法国人不是想喝酒,又怕酒精危害身体吗?“有酒味无酒精”的饮料这匹“黑马”一跃而出,占据了法国市场。2021年,这类饮料就研究出了200多款不同口味,销量高达15万瓶,年增长率300%。

  爱喝酒的人嘴瘾过了,小命也保住了。只是不知道,在酒桌陋习仍然稳固的聚会上,会不会有人说:“你拿饮料当酒喝,是不是不给我面子?”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葡萄酒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