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一项规模达到10亿澳元(约合50亿元人民币)的澳产葡萄酒贸易将陷入长期贸易争端,并因此受损的担忧成真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商务部公布了对澳产葡萄酒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对其征收5年反倾销税,税率最高可达218.4%。之前的临时反倾销措施,最高税率是200%。

澳大利亚一直盼望着临时反倾销措施能够解除,等了几个月的时间,最终等来了更加严厉的最终裁定。澳大利亚葡萄和葡萄酒业协会首席执行官巴塔格林表示,这意味着澳大利亚将无法进入葡萄酒行业最有价值的市场。巴塔格林还说,知道这几年会很难,只做对华出口的葡萄酒商家已经感受到了压力,而这样的企业有1000家。

反倾销措施实施之前,澳产葡萄酒对华出口额达到了单月1.64亿澳元(约合8.2亿元人民币),到了今年1月的时候,降到了单月不足100万澳元,基本上算是全部都无法进入中国市场了。而这还只是葡萄酒这个行业,其他诸如煤炭、大麦、牛肉、龙虾等对华出口贸易,均受到了反制,几乎所有行业的对华贸易额都降低了4成。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特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方的这一决定“极度令人失望”,“完全没有道理”,考虑将这个问题提交给世贸组织。特汉似乎很“委屈”,他表示:“我向中国传递的信息是,这不符合双方的利益,我们希望与他们合作,我们两国的经济非常互补,有助于双方经济增长,在贸易方面,我们应该寻求一种建设性的关系。”

特汉的这番话,颇有一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味道,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不是澳大利亚三分五次挑衅,坚决给美国当马前卒,会落得现在这样的下场吗?既然知道“经济互补”、知道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为什么还有主动挑衅中国呢?
澳大利亚的所作所为,就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态度的一个缩影,它们认为,打不还手才行,只准它们挑衅,不准我们还手。所以特汉在讲话中专门说了个“在贸易方面”,意思是就,账要分开算。但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这就是典型的“吃饭砸锅”,要想做生意,就老老实实做生意,双方是有合作基础的。但你要是认为只能跟你做生意,那就大错特错了,现在仍有澳大利亚人沉浸在“卖方市场”的幻想中,认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始终看不清形势。
即便有一些人看清了形势,并且知道疼了,但澳大利亚还是没有改正的意愿。澳大利亚有决策权的人,似乎不认为自己管理的是澳大利亚,而是在给美国“打工”,他们操心的是美国是否高兴。而在最终裁定出来之前,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已经遭到了中方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