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网 - 葡萄酒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厂商动态 | 国际资讯 | 国内资讯 | 科技资讯 | 品酒文化 | 葡萄酒旅游 | 行业资讯 | 最新动态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葡萄酒旅游 > 降低房价能挽救葡萄酒产业,管用吗?
G.biz | 商业搜索

降低房价能挽救葡萄酒产业,管用吗?

信息来源:poouoo.com   时间: 2022-03-27  浏览次数:2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首诗已成千古绝唱,展现了壮士出征前的豪情万丈,也令千百年来的众多仁人志士对葡萄美酒爱得更加热烈和深沉!

  但近日国家统计局的一个数据让国人替葡萄酒产业担忧:2019年1-5月,我国葡萄酒企业累计产量同比下降22.5%,延续了6年下滑的颓势。

  

  面对如此惨淡的数据,有人将锅甩给了房地产,认为是房地产过高的价格消耗了居民过多的资金,蚕食了居民的食品消费能力。降低房地产价格,可以换回居民大量的购买力,让广大百姓有更多的钱消费葡萄酒等食品,有助于促进葡萄酒销量提升和产业发展。

  那么,降低房价真的能够拉动葡萄酒消费、挽救连年下滑的葡萄酒产业吗?对此,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高房价只是影响葡萄酒消费的一个因素,品质不佳、宣传不力、营销不当等也是葡萄酒产业连年失利的重要原因。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根治葡萄酒产业的顽疾,促进葡萄酒产销量增长,创造国产葡萄酒产业的辉煌。

  

  观点一:降低房价有助于葡萄酒销量的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不少大中城市主城区住宅商品房价格(指主城区每平方米的价格,下同)是普通工薪族工资的6倍以上。当然,各地数据会有所不同。由于住房、医疗、教育等成本过高,特别是房地产成本过高,消耗了普通家庭的大部分收入,除去住房、衣物、基本主食等方面的开支之外,很多居民没有多余的钱用于外出旅行等消费。在饮食方面,许多普通居民也是精打细算,减少购买主食之外的酒、饮料、乳制品、零食等副食品数量。同时,为应对高额的生活成本,很多人多减少了外出请客、用餐的次数。

  

  上班族为了节约食品开支,不仅减少酒、饮料、饼干等副食品开支,一些结婚后深知柴米油盐贵的上班人士还每天一大早起床,给家人做好早餐,一是为了节约食物成本,二是为了吃得更加营养健康。同时,有些人在早上还做好午饭,带到单位,中午用微波炉加热后吃。

  不少食品行业人士呼吁,国家应大力降低房地产成本,一是可降低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可有更多资金用于技术改造,生产出更多更好的葡萄酒;二是可减少普通民众的住房压力,让广大老百姓有更多的钱享用美味的葡萄酒等食品,提高生活品质。

  

  观点二:促进葡萄酒发展不能完全指望房价下降,还要有文化

  也有人认为,影响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不良因子很多,高房价固然是重要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全部。横向比较一下,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的价格很高,但生产和销售都呈现勃勃生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可见,高房价并不是影响某些食品消费的绝对因素。

  要促进国产葡萄酒产业大发展,除了从生产端和消费端降低房地产成本之外,还要采取其他多种措施,包括构建完善的文化宣传体系。

  1.构建葡萄酒文化。我国是白酒生产和消费大国,多年以来,白酒产业一直蓬勃发展,这和我国悠久的白酒文化密不可分。但我国葡萄酒文化薄弱,缺少让人记忆深刻的文化经典。其实,我国葡萄酒也有很长历史,据史料《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公元前138年,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后,从西域引种葡萄,并请来酿制葡萄酒的工匠,迄今已有2100多年。

  

  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收集、整理我国的葡萄酒文化遗产,将其发扬光大,变成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分享给全国乃至全球的葡萄酒爱好者,让全世界的消费者记住中国造的葡萄酒。

  2.细分市场,开发出符合不同需求的葡萄酒。葡萄酒的品种很多,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1)按含糖量,可分为干、半干、半甜、甜等类型的葡萄酒。

  2)按颜色,可分为白、红、桃红等类型的葡萄酒。

  3)按是否含气,可分为静态葡萄酒和气泡葡萄酒。

  4)其他分类方法。

  

  3.开发大众消费渠道。前些年,很多人进入葡萄酒领域,以为遍地都是黄金,进来之后,才发现梦想很难实现,竞争非常激烈。而且,不少人的营销思路老化,将主要精力放在团购方面。但现实是团购的客户就那么多,团购市场已是红海一片,团卖的路越来越拥挤。

  食品行业人士指出,要扩大葡萄酒销量,必须广开销售渠道,向广大普通消费者出售葡萄酒。除传统的团购模式之外,还要利用电商、专卖店、便利店、婚宴、生日宴等渠道推广。同时,要加大农村市场的开拓力度。如今,农民收入已有较大幅度提高,健康饮酒观念也不断增强,对葡萄酒等营养健康酒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加。

  

  4.打击假冒伪劣。这些年,不少酒厂或经销商假冒国内外知名葡萄酒,影响了消费者利益,伤了消费者的心。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假冒伪劣的打击力度,让假货退出市场,让真货充满市场,让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的好葡萄酒,重新找回葡萄酒消费信心。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葡萄酒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