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穿着短袖围裙,手上的孜然瓶时不时在空中翻出花的烧烤摊老板端上你的蒜烤大生蚝时,带着怀疑的目光又不想和你对视,转身离去的时候,你巡视了一下四围,小心翼翼地把手伸到桌下,掏出刚刚放在隔壁水果店冰箱冰了会儿的玻璃瓶。
在夜市里嘈杂的上菜声中,你开酒瓶上橡木塞的声音格外清脆。
在这个烤串和酒精味晕染的空间里,四周空气的密度仿佛瞬间发生了变化,旁边刚刚赤膊勾肩搭背、喋喋不休的兄弟突然安静下来,转身体看了看你,和你手中的瓶子,咽了一口唾沫。
但你清楚知道,他并不是在缓解四面八方人声鼎沸产生的耳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葡萄酒偷偷带到烧烤摊,KTV,和夜店里。
现在的烧烤摊都是啤酒的世界,深夜约吃夜宵的人买几箱的啤酒,或者整两瓶白,再来几大烤生蚝,这就是深夜烧烤摊儿的标配。
女士们不是精酿就是没啥度数的甜水RIO,普通青年一般来个青岛雪花......这些仿佛都成了约定成俗的套路,有时候难免让人觉得单一乏味。
然而当第一个追求极致口感的愣头青,把霍克特带进了这片,看似格格不入的地界,一切~就开始变得有意思了起来。
喜欢酒的人,不喜欢某款酒的口味,也大概能够预判出这款酒吸引别人的原因。
不喜欢,只是因为他目前人生阶段不具备、或者不需要去欣赏这种口味罢了。
啤酒、葡萄酒从类别到不同等级都有它的调性与它的受众群体。而怎么喝,什么场合喝绝对不是受限于常规。
当一群人开始觉醒这种意识,察觉到这种从前被忽视的问题,究竟为什么有些人不敢轻易在生活日常喝葡萄酒?说到底,其实是他们对葡萄酒的印象有点被固化了。
因为“中国式喝葡萄酒”的强烈关联,红酒和从头尬到尾的西餐礼仪等刻板印象被深度捆绑。什么醒酒器选择,握杯姿势......听上去都像蒙上了一层装(哔)的嫌疑。
网络上铺天盖地各种品酒礼仪,也与这个乐于打破常规的时代严重脱节。
但是在最极致葡萄酒面前,再容易入口的啤酒都失去了青睐,成了寡淡无味的娘娘腔。也许只有霍克特能像个美食老饕一样彰显你对喝酒这事儿的真诚。
然而事实上,但凡不是单纯为了追求逼格,喝酒带着一丝享受,以及真正的爱酒之人。你只需要在下次磕生蚝的时候来一杯霍克特,你就能发现一个令人眩晕的规则世界。
学小时候在街边看见的那些人们,来几箱与朋友三俩对坐互喷,事业、政治、社会、八卦。面前对着几打空啤酒瓶子,他们追求的只是上头的方式,和模仿老一辈面对生活的姿势。
他们从来不知道真正的释放,是颠覆从前。
年轻,就是每当发现自己和大多数人站在一边的时候,开始反思自己,及时去发掘这个时代的未知。葡萄酒还没有开始冲击常规准则,在烧烤摊一口生蚝一口霍克特,就是你打开新世界大门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