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兴致勃勃地打开一瓶葡萄酒,却发现酒中有一些沉渣,不禁陷入沉思——葡萄酒里为什么会有沉渣?有沉渣的葡萄酒是不是变质了?还能不能喝?今天,
希雅斯小课堂
就来为您解答这些疑问。
首先,我们要知道,葡萄酒里的沉渣主要分为两种:
红葡萄酒的深色沉渣
和
白葡萄酒的白色结晶
。
红葡萄酒的深色沉渣
主要形成原因有两个:
1
酒石酸盐晶体
俗称"酒石头",在低温及酒精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原本溶于葡萄汁的酒石酸溶解度不断降低,逐渐形成玻璃状的晶体。虽然葡萄酒在装瓶前已经经过了除渣、过滤工序,但经过长时间的静置,酒液里的酒石酸析出形成的酒石酸盐,慢慢聚合沉淀,就成了我们看见的瓶底的残渣堆积物。
2
单宁和色素
这两种成分聚合在一起形成颜色较深、呈薄片状的沉淀。红葡萄酒若出现此类沉淀,说明已经在瓶中陈年较长时间,并且随着陈年年限的加长,这种沉淀物会越来越多。不过这种沉淀也不是老酒独有的,在一些饱满浓郁型的葡萄酒中也会出现。
白葡萄酒的白色结晶
,实际上也是葡萄酒里的酒石酸作怪。当葡萄酒在低于-5°C的环境中储存一段时间,酒液里的酒石酸就会结晶析出,在白葡萄酒里生成白砂糖一样的颗粒物质。
无论是结晶还是沉淀,对于葡萄酒来说都是正常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酿造酒类中必然的现象。它是葡萄酒里的自然物质由于温度或时间问题,聚合或凝结而成的固态物质,
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也不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那就是由于储存不当导致葡萄酒液中产生絮状物,同时酒液颜色变得浑浊,这说明酒已经变质,也就不再适合饮用了。
如果您觉得葡萄酒中的沉渣会影响您的饮用体验,可以在倒酒前将酒瓶竖直静置一段时间,让沉淀物聚集掉落在酒瓶底部,并在饮用前通过换瓶的方法将沉渣去除,或倒酒时注意不要将带有沉渣的酒液倒入杯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