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小董乡北归善村帮扶基地葡萄采摘园,微风轻拂,只见一行行粗壮的葡萄藤枝繁叶茂,藤上挂满了一串串套着纸袋的葡萄,取下纸袋,晶莹剔透的葡萄像青绿色的宝石,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工作人员正忙着采摘装箱,一派繁忙丰收的景象。
“这10亩地的阳光玫瑰葡萄是我们村的帮扶产业,今年是第二年挂果,现在正是采摘期,一天能采摘3千斤左右。”葡萄采摘园负责人陈治国欣然介绍着今年葡萄生产情况,“阳光玫瑰有着独特的香味,甜度高,口感好,属于高档品种,一斤能卖20多元呢。”
今年44岁的陈治国是土生土长的北归善村人,在接触葡萄种植之前一直在外打拼,从事装修工作。说起这葡萄采摘园,他颇有感慨:“我虽然是个农村人,但一点都不懂葡萄种植,幸好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再加上省市农科院的技术支持,这10亩葡萄园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近年来,为吸引本地能人返乡创业,发展农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小董乡依托当地区位优势,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并结合结对帮扶单位建立产业帮扶基地,以“精准扶贫、产业脱贫”的原则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北归善村是脱贫村,也是焦作市山阳区人武部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村。如何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领村民致富成了山阳区人武部和村“两委”的头等事。
“北归善村土地肥沃,富含硒、铁等微量元素,非常适合发展葡萄等特色农业。”原村党支部书记陈小平介绍说,在经过比较和多方论证后,山阳区人武部决定捐赠40万元专项资金,把村里流转的部分土地用于建设葡萄采摘园帮扶基地,并联合村“两委”共同推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先后修建了10座大棚发展葡萄种植,以帮扶基地培育村集体产业,让北归善村稳定脱贫有保障。
有了山阳区人武部的资金扶持和村“两委”的帮助,陈治国在村里的动员下2019年选择回乡创业,正式承包了帮扶基地葡萄采摘园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走上了种植葡萄的甜蜜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他选择与河南省农科院进行合作,引进阳光玫瑰新品种,并经过绿色无公害培育和科学管理,确保葡萄的口感和品质。
“葡萄种植品种是一方面,关键还在管理,啥时候浇水,啥时候剪枝都很重要。”陈治国笑着说,“在遇到技术难题时,就到省农科院找技术专家指导,并邀请市农科院的技术专家来地里,亲身示范疏花疏果、剪枝套袋技术,正是他们手把手的教授,葡萄丰收才有了保障。”
这几年,陈治国全身心投入到葡萄种植中,时刻观察葡萄长势,除了每年冬季1个月的休眠期,基本上天天都在葡萄园忙着给葡萄除草、施肥、疏果、套袋、抹芽、病虫害防治……“种植葡萄确实费工费时,也是一门技术活,但看到葡萄结出的丰硕果实,觉得再多的辛苦都没有白费。”陈治国说。
葡萄品质好,销路自然不用愁,在葡萄刚开花坐果时,就有客商、企业前来预定,葡萄成熟后,每天都有周边村民慕名前来采摘,供不应求。看着眼前的硕果累累,陈治国喜上眉梢:“今年整体产量还不错,按照收入的8%返还村集体后,除去每亩800元的承包租金和其他投入成本,盈利20余万元不成问题,这小日子是越过越甜,比在外打工强多啦。”
帮扶基地葡萄采摘园里的“致富果”不仅富了陈治国、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还吸纳了附近村里上了年纪的脱贫户、低保户和残疾人等20余人在园内务工就业。“农闲时候来葡萄园拔拔草、摘摘葡萄,每天能挣80元左右,一年中有五六个月的时间都有活儿干,钱挣了,家也照顾了,以后还会继续在这儿干。”北归善村脱贫户职爱莲说。
为了延长葡萄的销售时间,今年山阳区人武部追加投资10万元,在葡萄采摘园旁新建了一座300吨的保鲜冷库,初步形成“育、产、管、销”于一体的运行模式,将小葡萄变成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下一步,村‘两委’将在葡萄采摘园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增设包装车间和直播销售间,做大做优葡萄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旅游观光采摘园,以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北归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小芳说。(通讯员 李梦茹)